四川:道地药材看中江 乡村振兴路宽广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地处川西北片区,位于川中丘陵地区西部,是“川药”的重要道地产区,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特别是道地药材——中江丹参、中江白芍以其好的药效、良好的品质畅销海内外,供不应求。近年来,中江县遵循客观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济,将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作为产业振兴重要内容来抓,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地处川西北片区,位于川中丘陵地区西部,是“川药”的重要道地产区,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特别是道地药材——中江丹参、中江白芍以其好的药效、良好的品质畅销海内外,供不应求。近年来,中江县遵循客观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济,将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作为产业振兴重要内容来抓,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据统计,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1.2万亩,产量(干品)2.57万吨,实现种植业总产值6.66亿元。其中:中江丹参4.65万亩,产量(干品)1.03万吨,种植业总产值2.57亿元;中江白芍3.59万亩,产量(干品)1.06万吨,种植业总产值2.36亿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中江当地中药材发展面临哪些困境?有何应对措施?又是如何借助道地中药材优势来助力乡村振兴?7月25日至7月3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赴中江县中药兴农调研队前往中江进行实地调研。
深入一线,了解生产、加工困境
7月26日,调研团队兵分两路,冒着酷暑,不辞辛劳,深入农户、企业了解中江道地药材以及面临的困难。
“受限于地形与种植植株特性,本地药材种植的机械化程度低,在种植过程中,我们这里的种植户几乎全靠人工进行操作。”兴隆镇舒坝村村支部书记王小华说,“虽然当地群众世代种植药材,但因收入相比外出务工较低,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在镇上的人口普遍在50岁以上,劳动力不足,种植技术遗失。”
四川省天府神龙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冰介绍,中江丹参因其丹酚酸B含量为普通丹参的2至3倍,价格要高于其他丹参,但目前其仍以农副产品的形式出售,公司只对中药材进行简单加工,产品附加值非常低。并且,目前中江丹参只能进行无性繁殖,方式较为单一。
“下一步,我们要加强技术革新、产品加工、品牌保护,让产业链条延升,增加影响力。” 四川万生泽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志刚表示。
在5天的走访调查中,团队还发现中江丹参、白芍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面积不大,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繁殖速度慢,造成品种混杂;无标准化的市场交易、管理平台,市场管理手段滞后等困境。
针对上述问题,中江县采取创新模式,用好用活地理标志商标;建设基地,提升品种选育延伸产业链;健全机制,商标保护不断加强;发展旅游,促进农旅结合,增加群众收入,拓宽乡村振兴道路。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